勞動視野Logo

毛翊宇 (勞動視野工作室「勞動之友」會員)

(以下內容之「二、後記:鬥爭策略和經驗總結」刊於勞動野工作室2013年8月《勞動通訊》第四期) 

 

一、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歷程

 

2013上半年,中國廣東爆發多起老闆跑路、欠薪不還事件,其中一名老闆還是前臺商協會會長鄭榮文。這種惡性倒閉事件,臺灣工人再熟悉不過了,1990年代臺灣也有這樣的關廠潮,當時老闆為了更便宜的土地和勞力,把工廠轉移到東南亞國家,在臺灣變賣機器廠房和土地、脫產,回避支付資遣費和退休金給在工廠工作了二、三十年的老工人。當時受害的有聯福制衣、耀元電子、東菱電子、興利紙業等工廠,工人先以各自的工廠為單位組織「自救會」,然後各個自救會再聯合起來,成立全國性的抗爭組織「全國關廠工人連線」,追討自己的權益。

 

老闆早已遠走海外,工人根本找不到,於是,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的訴求是:政府負責支付工人應得的退休金和資遣費,再由政府去向老闆追討。也就是所謂的「代位求償」,政府先付錢給工人,再幫工人去向老闆討債。所以全國關廠工人連線一開始就把矛頭對準政府,當時採取的抗爭手段是阻斷公共秩序,例如臥軌阻擋火車、阻擋大學聯考、上高速公路撿垃圾,逼迫政府出來面對,也激起社會大眾的關注。最後發動了絕食抗議,歷時28小時,終於換得了勞委會主委許介圭出面處理,許介圭處理的方法是,用有「代位求償」精神的「貸款」來償還工人,也就是老闆欠工人多少錢,政府就「貸款」給你多少錢,還承諾這筆款項工人不必還,政府會去跟老闆追討。工人的抗爭至此看似成功了,但問題就在於:政府沒有留下白紙黑字,一切口說無憑,所以沒有證據證明這筆錢是「代位求償」而不是「貸款」,給政府事後翻臉不認帳提供了藉口。

 

到了2000年代,當時積欠工人約14千萬元跑去泰國和越南投資的老闆李明雄,被通緝引渡回臺灣,但是卻被法院判決20萬元交保,繼續逍遙海外。李明雄留在臺灣的土地和廠房被法院拍賣,共賣得四億元,但卻全部還給了銀行,也就是說,政府後來沒有幫勞工討到一毛錢。

 

距離當初抗爭16年後,到了2012年中,大約6月初,年邁的工人竟然陸續收到法院的「支付命令」,叫工人還錢,名目是當初政府貸給工人的「促進就業貸款」,而且還要加上利息和違約金,當初一個從政府那邊領到30多萬退休金的勞工,現在竟然要還政府50萬。老工人們震驚之余,透過當年的人際網路,讓16年前的全國關廠工人連線鬥爭再起,發起了一連串的抗爭,要求政府說話算話,為自己無能向老闆討債負起責任,撤銷對工人的告訴。8月初工人們發起了夜宿勞委會、佔領天橋等等行動,並向社會宣告,如果政府不願意解決,工人就要再次臥軌,810日,工人用調虎離山之計欺騙監控的員警,成功佔領火車月臺,使交通大受影響,換得了勞委會官員到現場協調,承諾「暫停訴訟」四個月,但工人的問題並沒有解決。

 

工人並沒有鬆懈下來,他們正在為更大規模的抗爭作準備。除了16年前這批被惡性倒閉的老工人之外,2102年還有許多企業同樣積欠員工薪資和退休金引發爭議,例如:太子汽車、華隆、榮電等等,在這些工人積極抗爭下,立法院有立委提案修法,將工資債權提高到清償第一順位,高於抵押權及賦稅,也就是工廠倒閉後被拍賣土地廠房,所得的錢應該先還給工人,再還給銀行和政府。但是被主管金融的政府部門金管會反對,理由是這樣會增加投資風險,令投資意願降低,說到底,政府擔心的還是老闆們能不能安心的賺錢,工人的權益是其次。而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則退一步主張,現行勞基法規定,公司倒閉時積欠員工六個月以內的工資,政府有代位求償之責,代償範圍應該從薪資擴大到包含資遣費和退休金,才能確實保障工人的權益。但是勞委會僅回應可以再討論,金管會則回應:「現行制度已經很完善了,在改下去恐怕沒人願意做老闆。」

 

面對勞委會的「暫停訴訟」,全國管廠工人連線則要求政府「撤告」,並對外宣佈,如果政府不撤告,就要發動在跨年夜癱瘓捷運,並在1230日當天在臺北鬧區西門町用「六步一跪」方式遊行,尋求民眾同情,同時另一批工人則突襲馬英九總統官邸靜坐抗議,要求總統直接介入解決,僵持數小時後被員警強制驅離。雖然最後宣佈暫緩癱瘓捷運,但已經成功吸引媒體關注,對政府造成龐大的社會輿論壓力。也逼迫政府在201325日,提出了解決方案「紓困補貼」,紓困補貼的內容是:考量工人多生活困苦,無力償還「貸款」,所以會視每個工人的財力給予減免,補貼三成、六成、九成,特別無經濟能力的可以全免。全國關廠工人連線表示完全不能接受,因為歸根究柢,這筆錢就是老闆欠他們的資遣費和退休金,根本不是貸款,何來減免的說法。

 

當天下午,不願意接受政府解決方案的工人們就前往臺北火車站,與員警在月臺上對峙,揚言要完成日前宣告的臥軌行動,要求勞委會主委潘世偉出面協商,最後在晚間830分,心意已決的幾名工人縱身一躍跳下鐵軌,成功擋住南下的火車,導致鐵路系統全面受阻。當下引起月臺周邊的乘客罵聲連連,指責工人抗爭影響交通。勞委會主委並沒有出面,在鐵軌上的工人最後再一次被員警強制驅離,並將8名工人幹部逮捕。至此社會大眾對關廠工人抗爭一事的關注達到最高點,有支持的聲音,也有譴責的聲音。勞委會官員王厚偉對媒體表示:「除了撤告,什麼都可以談。」但對工人來說,卻恰恰是除了「撤告」以外,其他方案都不能接受,兩方完全沒有交集。

 

414日,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召開會員大會,全部出席的304名工人中,298名工人投票反對政府的「紓困補貼」方案。並在428日,由七名工人代表在勞委會前廣場,發動無限期絕食抗爭,要求勞委會主委潘世偉出面協商。而勞委會則是對門口正在絕食的工人完全不予理會,反而派出政府單位的工作人員,挨家挨戶拜訪關廠工人和他們的家屬,遊說接受政府的解決方案,透過這個方法爭取個別的工人妥協,削弱抗爭的力量,並希望透過家屬對絕食的工人施加壓力。最後潘世偉雖然仍不願意承諾撤告,但卻在立法院表示願意協商,而絕食的工人代表也已經精疲力盡了,於是就在絕食193小時候,宣佈終止絕食,所有絕食代表送醫治療。其中一名絕食代表表示:「面對官員不理不睬,其實我們不意外,因為我們已經明白這些官員都是很冷血的人了。」截至今天,關廠工人抗爭一事,仍然沒有結果,工人們還在為爭取自己的權益努力。

 

二、後記:鬥爭策略和經驗總結

 

16年前的抗爭,惡性倒閉受害工人很重要的一個動作是串連各廠自救會,組織「全國關廠工人連線」,因為老闆跑了,只有政府能負責,所有工人抗爭的物件一致,團結起來增強力量是當務之急。訴求的內容,也從單單希望政府「出面」,發展成「代位求償」,要求政府代替老闆先付錢給工人,再代表工人去向這些老闆討債,因為這些老闆會跑走,根本就是政府的責任。老闆跑走了,守著老闆丟下的廠房實質意義不大,最有效的還是發動阻斷公共秩序的行動,例如堵路,擋火車等手段,逼政府出面回應,如果被打壓則借此凝聚其他工人和社會大眾的支持。

 

2012下半年,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延續了阻斷公共秩序的抗爭手段,但是加強爭取民眾的同情,以減少社會反對聲浪。更重要的策略是訴求升級,從單單要求解決關廠工人的問題外,更要求政府立法,制度性解決所有老闆惡性倒閉的問題,包括退休金和資遣費應當納入政府代位求償的範圍等等。關廠工人目前能爭取的,只有社會的同情和支持,所以勢必提出更廣泛的訴求,尋求更大的聲援力量。但是政府的思考模式正好相反,他們只希望這些抗爭的工人乖乖回家,一切能夠暫時恢復到工人抗爭前的狀態。一是怕制度性的調整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(例如:金管會的回應),二是怕做出妥協,會成為往後的通則,讓未來所有遇到相同問題的工人都來找政府負責。按照事情發展的邏輯,工人的訴求會普遍化,政府的處理會局部化,兩個趨勢的方向正好相反。

 

這場抗爭目前的侷限在於,發動的都是所在工廠已經倒閉的工人,沒有辦法用組織工會和發動罷工的方式當作籌碼,而根據過往的鬥爭經驗,如果工人沒有足夠的力量讓老闆賺取利潤的日常經營中斷,只要政府和老闆的臉皮夠厚,事實上不管社會大眾的支持聲浪有多大,他們也能夠不讓步。臺灣政府單位已經越來越習慣用「不聞不問」的方式處理這類抗爭了,有所表示也僅限於單方面丟出所謂的「解決方案」,看你要不要,不要就拉倒,基本上就是避免因為你抗爭我就跟你協商,以免工人認為這是一個有效的手段,不滿協商結果就再度抗爭。克服這個侷限比較可行的方法,應該是把所有老闆跑路的受害工人組織起來,形成一個抗爭組織,尋求其他工廠(不限於老闆跑路的工廠)支持和同情,強化其他工人對這類問題的危機意識,並且制定面向其他工人的訴求,盡力爭取一起為共同的訴求抗爭。

 

不管在世界上哪一個地方,對老闆來說,支付每個月的工資只是為了讓工人繼續為他工作而已,而退休或喪失工作能力的老年工人如何生活,老闆則是能規避就規避。單一老闆無法解決這類全面性問題,必須由政府制度性解決,所以老年工人的生存是一個政治問題,就算這波關廠工人的抗爭最後因為無力而不得不妥協,這個問題的根源和迫切性也不會絲毫減少,需要工人組織更全面的反抗。向跑路老闆追討血汗錢不容易,工人務必做好長期抗爭的心理準備。

 

伸閱讀:【勞動視野論壇】關廠工人抗爭事件報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borVis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